Background Overview
我國在80年代中期引進DCS用于火電廠單元機組控制系統中,當時單元機組控制系統是一個相對封閉、孤立的生產控制系統網絡,與外界有較少通信甚至是沒有通信的,似乎從來不會有遭受網絡攻擊的可能性,DCS系統對信息安全的需求相對較少。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以及工業生產對DCS要求的不斷提高,獨立環境下的DCS已經不能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工業過程和信息化系統的連接越來越緊密。這種緊密的連接使得原本物理隔絕的DCS失去了免遭網絡攻擊的天然屏障,面臨著遭受黑客攻擊、病毒攻擊的可用性。
Solution
Customer Value
水電站工業控制系統運行環境特殊,具有寬溫差、高濕度等特性,且汛期、旱期系統負荷差距大,隨著“兩化融合”的日益推進和物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智能設備的廣泛使用、逐漸面臨的各種網絡攻擊,使安全威脅逐年增加。
隨著風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國家將風電作為從傳統能源轉向可再生資源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風力發電場站分散,為了管理、維護的方便,設備常常使用多種遠程管理的手段,也隨之把設備的漏洞暴露在外,這為風力發電場景帶來極大的信息安全隱患。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加之全球許多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地區政治和經濟局勢的不穩定性光伏產業、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新能源,已成為各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光伏電站和風電場等新能源不斷連接到電網,其極大地擴展了電力通信網絡的節點數量,但由于存在大量地理上的分散性,加之利用電力監控系統內部的薄弱環節,容易遭受到外部蓄意的網絡攻擊、惡意代碼攻擊和黑客入侵。
電網作為重要的國家基礎設施,其產生的數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保密性,因而智能電網的建設就會不可避免地涉及網絡安全的問題。智能電網系統主要包括發電、配電、輸電、供電等生產環節,各環節都需要處理電網信息和用戶數據,因此具有較高的網絡安全風險。
手機掃碼打開